aj读著轩

字:
关灯 护眼
aj读著轩 > 秦瑱刘备曹操 > 第三百一十七章 逢纪所欲,兵临东治

第三百一十七章 逢纪所欲,兵临东治


谶语,在两汉之时颇为流行,所谓一语成谶,讲的就是谶语得到实现。

而汉朝最出名的一句谶语,无过于一句“代汉者,当涂高也”。

此语出自《春秋谶》:汉家九百二十岁后,以蒙孙亡,授以承相,代汉者,当涂高也。

就是这一句谶语,引得汉末诸侯争相以此为自己正名。

此时这一张淮纸上显然也是谶语,只不过相比其他不清不楚的谶语更为直白。

在解读出来之后,沮授就开始思考逢纪将此书给他的理由。

是想让他呈报给袁绍,还是想要拉他一同对付许攸!

如果是前者的,袁绍必然不信,没有啥用处;如果是后者,那许攸又怎么招惹到了逢纪?

思来想去,他索性又来到了逢纪营帐之中,直接将白纸递出道:

“君与我此书让我思虑,吾不知君何意也!”

逢纪见他如此快速便带书前来,不由摇头一笑道:

“以沮公才智,定是已勘破之密,如此尚无意乎?”

显然,逢纪也知道书中所书之意,并非如口头上那般不解。

沮授站在他面前,有些愠怒,眯着眼道:

“此谶语来历不明,便能勘破,又能如何?”

“莫非君以为空以此谶,便足以让我向主公进言?”

如果逢纪真的是想拉许攸下马,这个打算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
然则他一说罢,便见逢纪亲自取了一个蒲团铺在了案桌前方道:

“沮公误会矣,吾与许子远何怨,何必要以此害之?”

“只是虑及现在军情如此,独沮公一人可商。”

“故此邀请沮公前来商议一番,并无他意!”

沮授见他模样,便迈步上前,跪坐在了榻上:

“且容我先问一句,此谶从何而来?”

逢纪微微一笑,提起了水壶亲自给沮授倒了一碗:

“若我说来,沮公定然不信,此书乃从江东来!”

“江东?君何时与江东之人有了联系?”

沮授一听,但觉有些奇怪,刘备夺取了江东的消息他还是知道的。

可逢纪一个北方人,和刘备素无交集。

且此人历来不与人交往,江东方面又怎么会特地发信前来?

他一问话,便见逢纪也是一副思虑模样:

“实则在下也在疑惑此题,说来此信不是出自他人,乃是出自秦瑱之手!”

“秦瑱其人,沮公想必知晓,乃天下奇才。”

“此人自昔日背曹投刘之后,做出好大一番动静。”

“由此观之,此人绝非妄人,言语也不当妄为。”

“如今我军曹军交战于此,此人却发信前来,意在何为?”

沮授一听秦瑱二字,眼中便露出了一丝忌惮之色。

当今天下,显然很少有人不知道秦瑱这个名字。

毕竟,这家伙以一己之力先后推起了两大诸侯。

如果辅佐曹操崛起是侥幸的话,那辅佐刘备崛起就是真本事了。

这样一个可以随手左右天下局势的存在,没有人不忌惮。

若非曹操现在挡在面前,恐怕因为秦瑱的存在,他们都会先伐刘备。

而就是这样一个人,现在却突然发了一封信件前来,意在何处?

如此想着,他看着桌上的信纸,一脸狐疑道:

“汝言此书为秦瑱所写,不知有何凭证?”

虽然可能是秦瑱发得书,但他怎么知道此书是真是假?

他一问话,逢纪便掏出了一个信封道:

“凭证有三,一则,此信乃是糜氏商号之人送来!”

“二则,此信封之上,有秦瑱印信。”

“三则,此书乃用飞白体,自蔡公去后,飞白体之书无人能及秦瑱。”

“有此三者,除了秦瑱又有何人能为此也?”

沮授看着那信封之上弋阳亭侯四个字,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。

很明显,这封信基本可以肯定是出自秦瑱之手。

那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秦瑱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!

他能感觉到,他们南下之后将会遭逢大败,所以他南下之前已经散尽家财。

只不过他不知道他们南下会因为什么而败。

但秦瑱远在千里之外,却能写出这等谶语前来断定他们败局。

而且这封信,还发到了袁绍麾下重臣逢纪手中。

这很明显,就是想让他们提前阻止这一切的发生。

但秦瑱为什么要帮他们?帮他们有什么好处?

沮授似乎突然有些理解逢纪为什么要来询问他了。

如果是秦瑱直接发信给他,他显然也需要找一个人商量一下。

如此想着,他抬起头看向逢纪问道:

“不知君以为,秦瑱此信意在何处?”

“秦瑱想要我军取胜!至少不想要我军速败!”

逢纪眼中闪着异样的光芒,盯着沮授冷笑道:

“因为在此人眼中,我军之患远不如曹孟德!”

“如果我军兵败曹孟德之手,曹孟德便能夺取河北四州。”

“这不符合刘备军之利,故而秦瑱希望以此来让我军获胜!”

“帮他拖住曹操于此,给刘备壮大之机!”

“沮公以为,在下如此推断,可合乎当前局势?”

沮授见他如此表现,便知逢纪心中恼怒。

因为按照这样去推断,不仅能推出秦瑱之意,还能推出秦瑱对他们的藐视!

毕竟,眼下的形势是他们强而曹操弱,但秦瑱却希望他们获胜。

也就是说,在秦瑱眼中,坐拥两州半地的曹操,比袁绍威胁更大!

他们,只不过是秦瑱拖住曹操进军的棋子而已!

虽说现在袁绍有些飘了,可他们实力摆在这里。

你们刘备军实力比之曹操还差上些许,怎么敢做出这样的判断?

且你秦瑱是奇才不假,可交都还没交手,怎么就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?

难道当他们这些谋士都是纸糊的,一捅就破不成?

这种轻蔑,别说逢纪如此,便连他也有些恼怒!

“那依公之见,此信我等又当如何处之?”

不知不觉之间,沮授对逢纪的看法有了不少改观,称呼上也从汝变成了公。

逢纪察觉到这等改变,便抚须笑道:

“若依吾见,此书不可不信,亦不可尽信。”

“秦瑱其人能谋善断,且有神鬼莫测之能。”

“他远在千里之外,既能发来此信,便证明应该能推算到何时。”

“吾观许攸一小人也,死不足惜,但虑此战不胜。”

“故纪寻沮公前来,便是想与沮公商议一事!”

“我等且随主公南下,若是途中真有此患,还望沮公同我一同劝谏主公,不知公意如何?”

沮授本就一心为公,闻得此言便点了点头,可他细细一想,又不禁皱眉道:

“公此言无私,吾本当应之,然则今日之事公想必观之。”

“授现在已不得袁公信任,人微言轻如何助力?”

“且公现在为主公掌军,乃三军之重,公只管谏言,袁公怎会不听?”

逢纪看他如此模样,自是一阵好笑,摇头道:

“沮公相比只勘破此书之上表意,未曾勘破深意!”

“须知在许攸之后,还有围魏救赵一计!”

“现在我军之中,田元皓未曾南下,沮公屡遭构陷,荀谌有意避嫌。”

“算来算去,除许攸之外,只有纪与郭图谏言。”

“若是在下知道粮草被袭,定然不会劝谏主公围魏救赵。”

“如此观之,只有郭图这等小人会出此计。”

“眼下主公以此人为谋主,对其言听计从。”

“故光是纪一人,决计难以说服主公,须得沮公助力,方可保万无一失。”

“沮公也莫如此神伤,待得我等斗倒郭图,以沮公才智,主公自当重用!”

得,还是要帮逢纪斗倒郭图!沮授心中想着,犹豫了片刻:

“罢了,便依公之言便是,彼时吾自当助力!”

如此说着,他总算答应了逢纪的请求,但心中却如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
倒不是害怕斗不倒郭图,而是害怕秦瑱预言成真。

因为在此之前,秦瑱对他来说只是名声在外。

可随着这封书信到来,秦瑱却又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。

假如预言不成真,那这张纸就可以当做废纸。

而假如预言成真,固然他们挽救了一场败局,可秦瑱神鬼莫测的能力却会让他恐惧!

千里之外,尚且能准确判断此战局势,那假如秦瑱与他们为敌呢?

他有些不敢想象,面对这么一个可怕的对手,会是什么景象。

他只希望预言不要成真,而那一天不要到来!

......

“啊切!”正当官渡战场两方都因为秦瑱而思绪纷纷之时,秦瑱的海船,正在艳阳之下航行。

只见远处碧海蓝天,偌大海上一支船队正在行进之中。

秦瑱则是在太阳之下裹着毯子,面对徐徐海风,不断打着喷嚏。

没错,秦瑱生病了,且就在前往东治的路上

在他身旁婀娜多姿的大小桥正在照看之中。

之所以会如此,还得从之前出征夷洲开始!

却说年初之时,秦瑱令甘宁两次征伐夷洲,获取了大量夷人奴隶。

这事惊动了刘备,刘备知道海上还有大州,便让秦瑱看看能不能开发。

秦瑱实则也准备实地考察一下夷洲,于是便准备亲自实地考察一番。

由是就让甘宁准备第三次征伐,这次他亲自随军。

不过消息一传回家中,大小桥顿时就不干了。

倒不是不想秦瑱前去,只是想着自己等人在这里无依无靠。

本来是来陪秦瑱的,结果秦瑱一天忙到头。

现在可好,还没休息几天,就又要前去蛮荒之地视察。

二女一听岛上皆是夷人,又是担心,又是流泪。

秦瑱见之,心想军中本来是不能带女人的,可自己这一次又非前去征战、

不过视察一番,便带着二女出去逛逛又如何?

考察的同时,顺便带二女去夷洲度度假也不错。

于是在思考之后,他便带着二女一道上了南下的船。

结果上了船之后,二女都能适应,他行至半路便开始上吐下泻,一连数日不绝。

这可把随行的徐盛、陆逊、吕岱等人吓了一跳。

心想不会是天妒英才,要把借机要把秦瑱给收了吧。

众人一商议便要返航,秦瑱却表示无须如此。

他自己身体如何他知道,之所以如此,不过是有些晕船。

如果这样就要返航的话,那他这辈子便都别想乘船出海了。

所以他强令众人继续南下,准备直往夷洲。

不料跨海之时,他又受了风寒,这下众人自不敢再行了!

随后在周瑜的建议之下,他和甘宁继续前行,众人跟着秦瑱先往东治治病。

然后就出现了此时这一幕,秦瑱一打喷嚏,大桥便担心道:

“夫君,海上风大,不如先回船舱休息吧!”

“无妨,此情此景,在吴郡甚难见之!”

秦瑱摇了摇头,回身对大桥微微一笑道:

“惜哉昭姬、贞姬不在此处,不然我等一家在此周游,也是难得美事!”

见秦瑱这般模样,还在想着他们,大桥便是又气又笑道:

“就怕姐姐妹妹还未至此,夫君便先埋下病根!”

“好生入内将养,来日自有机会一家团聚!”

秦瑱听着此言,自是点了点头,准备入舱,可这时,却听一个娇声响起道:

“夫君,姐姐,咱们到了,那边想必便是东治了!”

回头一看,却见小桥站在船尾,正一脸激动。

秦瑱眺首一看,便见远处山峦隐现,东治显然已经到了!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